9月27日,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了《南京市律师社会责任和执业保障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。《条例》对律师社会责任进行了规范,在全国同类立法中尚属首次。
《条例》立足律师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,调整梳理了律师的法治责任、基层社会治理责任、经济责任的有关规定,进一步明确了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领域及项目。同时,鼓励律师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,创新开发法律服务产品,鼓励其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公益性、专业性、综合性法律服务。
此外,《条例》还就律师执业保障方面进行了强化,规定将律师人才纳入市、区人才计划,赋予实习律师在出入有关机关、查阅复制卷宗材料等方面与律师同等的便利。同时,提出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、公安机关、仲裁委员会、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和律师协会应当加强工作协调,推动构建良性互动、规范有序的新时代法律职业共同体,并就具体服务保障内容作出规定,形成更为立体的律师执业保障体系。
《条例》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。
《条例》共五章四十七条,分为总则、社会责任、执业保障、权利救济与法律责任和附则。《条例》进一步明确了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领域及项目,强化了律师的执业保障,同时进一步扩大了责任主体,有助于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交流协作。
制定《南京市律师社会责任与执业保障条例》是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的重要立法项目,也是市律协重点工作之一。为做好《条例(草案)》的起草工作,市律协全力配合市人大和市司法局开展相关工作,多次参加立法论证会,就有关立法定位、制度设计、框架内容以及工作进度等进行沟通,力争将各方面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转化为立法的“刚性条款”。
一直以来,南京的律师队伍,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、保障民生福祉、参与社会治理等工作中,充分发挥了律师的专业优势和职能作用,下一步还将更好地发挥优势履行社会责任。
《条例》正式施行后,南京律师将带头落实条例要求,依法正确用好律师权利,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,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、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